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張愛玲研究:文本、翻譯、當代性
Eileen Chang Studies: Text, Translation, Contemporaneity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戲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張小虹 
課號
FL7331 
課程識別碼
122 M55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外研三 
備註
第一、三類。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1FL733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此課程將以張愛玲作為主要分析案例,進行當代理論的批判思考。主要的理論切入點有三,一是從新批評到後結構主義皆凸顯的「文本」,二是從Walter Benjamin以降所著重「翻譯」、語言與歷史哲學的關連,三是批判理論所強調的「當代性」。張愛玲研究為當前華文文學研究的重鎮,但始終糾結於「作者」、「傳記」、「作品」、「認同」、「再現」的傳統既定模式,而此三理論概念的帶入,希望能「翻新」當前的張愛玲研究,也能為當代的(華文)文學與文化研究另闢可能的思考蹊徑。 

課程目標
此課程的重點在於創造張愛玲與當代理論概念的連結可能,既是如何開啟理論概念以激活當前張愛玲研究的沈悶困局與了無新意,也是如何讓張愛玲的文本得以訐抗理論概念在想像與實踐上的雙重侷限。
1. 發現張愛玲生命書寫的強悍與美麗
2. 增強對當代(華文)文學研究的理解與掌握
3. 開展對當代理論與批判論述的視野
4. 能由此文學案例與批判理論的創造連結,推展向歐美、華文或其他「作家」研究的美學政治思考。 
課程要求
1.閱讀、思考、參與課堂討論。
2.自選一位張愛玲研究者進行評析,繳交書面期中報告,中英文不拘(至少5頁)。
3.自訂一個與張愛玲文本、翻譯、當代性相關的題目進行研究,繳交書面期末報告,中英文不拘(至少15頁)。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References:
Chang, Eileen. The Rice-Sprout So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1955).
---. The Rouge of the North.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1966).
---. The Fall of the Pagod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 The Book of Chang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Chow, Rey. Women and Chinese Modernity: The Politics of Reading between West and East. Minnesota: U of Minnesota P, 1991.
---. Not Like a Native Speaker: On Languaging as a Postcolonial Experien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6.
Kam, Louie, ed. Eileen Chang: Romancing Languages, Cultures and Genres. Hong Kong: Hong Kong UP, 2012.
Rojas, Carlos. The Naked Gaze: Reflections on Chinese Modern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Yeh, Te-Hsuan. “Chineseness as a Liminal Form of Being: Psychoanalysis and Eileen Chang’s ‘Red Rose and White Rose.’” The Reception and Rendition of Freud in China: China’s Freudian Slip. Eds. Tao Jiang and Philip J. Ivanhoe. London: Routledge, 2013. 136-65.
王德威。《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林幸謙。《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重讀張愛玲》。臺北:麥田,2000。
高全之。《張愛玲學:批評考證鉤沉》。台北:一方,2003,2011。
---。《張愛玲學續篇》。台北:麥田,2014。
陳昭如。──。〈父姓的常規,母姓的權利:子女姓氏修法改革的法社會學考察〉。《臺大法學論叢》第43卷第2期(2014年6月):271-380。
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張愛玲私語錄》。宋以朗編。台北:皇冠,2010。
張愛玲。〈愛憎表〉。《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2卷第10期(2016年7月):2-23。
蘇偉貞。《描紅:台灣張派作家世代論》。台北,三民書局,2006。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4  Introduction 
第2週
9/21  Text and Textuality
1. Roland Barthes, “From Work to Text;”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2. Foucault, Michael, "What is an Author ? "
3. Edward Said, "The Problem of Textuality "
4. Grosz, “Sexual Signature”  
第3週
9/28  Patriarchy in Con-text
1. Rubin, “The Traffic in Women” [online]
2. McKinnon, “The Economies in Kinship and the Paternity of Culture”
3. Delaney, “Cutting the Ties That Bind”
4.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7-25 [***Ceiba檔名:9.28-4]
5. 凌純聲,〈中國古代神主與陰陽性器崇拜〉[***Ceiba檔名:9.28-5] 
第4週
10/05  張愛玲,《傾城之戀》;《第一爐香》  
第5週
10/12  張愛玲,《流言》;《餘韻》  
第6週
10/19  事實的金石聲:〈相見歡〉的文學實驗
1. 張愛玲,〈相見歡〉;〈表姨細姨及其他〉;〈談看書〉;〈談看書後記〉;〈論寫作〉
2. 梁慕靈,〈從「講故事」到「小說」〉 [***Ceiba檔名:10.19- 2]
3. 顏擇雅,〈關於聽故事的故事〉[online]
4. 黃錦樹,〈失落的震動〉[online] 
第7週
10/26  語言的間諜:〈色,戒〉的雙語寫作
1. 張愛玲,〈色,戒〉;”The Spyring”
2. 陳傳興,〈子夜私語〉 [***Ceiba檔名:10.26- 2]
3. Chow, “Translator, Traitor; Translator, Mourner”
4. Shen, “Betrayal, Impersonation, and Bilingualism”
5. The Bilingual Eileen Chang Part 1, 2, 3, The Eileen Chang Blog
[Online: http://www.zonaeuropa.com/culture/index.htm]
 
第8週
11/02  字傳《小團圓》
1. 張愛玲,〈三詳紅樓夢:是創作不是自傳〉
2. 張愛玲,《小團圓》
3. Chang, Self-introduction in World Authors
4. 黃念欣,〈考與老〉 [***Ceiba檔名:11.02-4]  
第9週
11/09  身體的危弱美學
1. 張愛玲,《少帥》
2. 何杏楓,〈愛情與歷史〉 [***Ceiba檔名:11.09-2]
3. Butler and Malabou, “You Be My Body for Me”
4. Butler, “Rethinking Vulnerability and Resistance”
5. Malabou, “Go Wonder” 1-11, 19-25  
第10週
11/16  女女戀愛:張愛玲與當代同婚運動
1. 張愛玲,《同學少年都不賤》
2. 周芬伶,〈芳香的祕教:張愛玲與女同書寫〉 [***Ceiba檔名:11.16- 2]
3. 陳鈺欣,〈情遇張愛玲〉[online]
4. 張小虹,〈女女相見歡〉 [***Ceiba檔名:11.16-4]  
第11週
11/23  家族臉.書:《對照記》
1. 張愛玲,《對照記》
2. Rojas, “Eileen Chang and Photographic Nostalgia”
3. Wu, “Essentially Chinese”
4. Stuart, “The Face in Life and Death”
5. Agamben, “Identity without the Person” 
第12週
11/30  Mid-term Presentation
繳交期末報告摘要(tentative title, statement, bibliography) 
第13週
12/07  「譜系學」與「系譜學」
1. Foucault, “Nietzsche, Genealogy, History”
2. 王德威,〈張愛玲成了祖師奶奶〉;〈落地的麥子不死〉 [***Ceiba檔名:12.07-2]
3. 蘇偉貞,《描紅:台灣張派作家世代論》1-11, 342-354
4. 張瑞芬,〈張愛玲的散文系譜〉
5. 張誦聖,〈袁瓊瓊與八○年代臺灣女性作家的「張愛玲熱」〉
6. 葉德宣,〈「完不了」的死亡書寫〉 [***Ceiba檔名:12.07-6]  
第14週
12/14  張愛玲與文學史
1. 邱貴芬,〈從張愛玲談台灣女性文學傳統的建構〉
2. 陳芳明,〈張愛玲與台灣文學史的撰寫〉
3. 楊照,〈透過張愛玲看人間〉
4. 馬春花,〈發明張愛玲:重寫文學史與後革命中國〉 [***Ceiba檔名:12.14-4]
5. 王宏志,〈張愛玲與中國現代文學史書寫〉[***Ceiba檔名:12.14-5]  
第15週
12/21  張愛玲與華語語系
1. 張愛玲,〈「嗄?」?〉
2. 王德威,〈張愛玲再生緣〉
3. 王德威,〈文學地理與國族想像〉
4. Shu-mei Shih, “The Concept of the Sinophone”
5. 史書美,〈理論.亞洲.華語語系〉 
第16週
12/28  張愛玲的遺囑
1. Derrida, "Signature Event Context" [online]
2. Derrida, Signsponge 22-56
3. 林式同,<有緣識得張愛玲>[***Ceiba檔名:12.28-3]
4. 宋以朗,〈張愛玲的遺囑及去世時細節〉[online]
5. 林幸謙,〈重歸「荒涼」:張愛玲海葬與遺囑閱讀的隱喻〉
6. 張錯,〈水般亮麗自然:張愛玲海葬始末〉[online]
7. 高全之,〈同物無慮〉[***Ceiba檔名:12.28-7]  
第17週
1/04  Mimi-conference